Skip to content

1.祛风寒湿药(13种)

163.独活

  • 别名: 长生草、独滑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辛、苦,性微温。归肾、膀胱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 3~10g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阴虚血燥者慎服,气血虚而遍身痛及阴虚下体痿弱者禁用。一切虚风类中,咸非独活所宜。

  • 主治: 祛风除湿,痛痹止痛。用于风寒湿痹,腰膝疼痛,少阴伏风头痛,风寒挟湿头痛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64.威灵仙

  • 别名: 百条根、老虎须、铁扫帚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辛、咸,性温。小毒,归膀胱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6~10g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本品辛散走窜,久服易伤正气,气血虚弱,无风寒湿邪者慎服。

  • 主治: 有祛风湿,通经络的作用。用于风湿痹痛,肢体麻木,筋脉拘挛,屈伸不利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65.川乌

  • 别名: 鹅儿花、铁花、五毒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辛、苦,性热.归心、肝、肾、脾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生品内服宜慎;孕妇禁用;不宜与半夏、瓜蒌、瓜蒌子、瓜蒌皮、天花粉、川贝母、浙贝母、平贝母、伊贝母、湖北贝母、白蔹、白及同用。

  • 主治: 祛风除湿,温经止痛。 用于风寒湿痹,关节疼痛,心腹冷痛,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66.乌梢蛇

  • 别名: 乌蛇《药性论》,黑梢蛇《开宝本草》,剑脊乌梢《本草衍义》,黑花蛇《纲目》,乌峰蛇(陈义《动物学》),青蛇《现代实用中药》,乌风蛇、黄风蛇[《生物学通报》1958,(2):5)],剑脊蛇《中药志》,黑乌梢、三棱子《四川中药志》。
  • 性味归经: 味甘,性平。入肺、脾、肝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 内服:煎汤,6-12g;研末,1.5-3g;或入丸剂、浸酒服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血虚生风者慎服;忌犯铁器。

  • 主治: 祛风湿,通经络,止痉。风湿顽痹,肌肤麻木,筋脉拘挛,肢体瘫痪,破伤风,麻风,风疹疥癣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67.蚕沙

  • 别名: 原蚕屎、晚蚕沙、蚕砂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辛、甘,性温。归胃、脾、肝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 煎服,5~15g,宜布包入煎。外用适量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

  • 主治: 祛风除湿,和胃化浊,活血通经。用于主风湿痹痛,肢体不遂,风疹瘙痒,吐泻转筋,闭经,崩漏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68.木瓜

  • 别名: 贴梗海棠、铁脚梨、川木瓜
  • 性味归经: 味酸,性温。肝、脾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 内服:煎汤,鲜者1~2两;研末5~8分;或绞汁饮。外用:煎水洗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不可多食,损齿及骨。忌铅、铁。下部腰膝无力,由于精血虚、真阴不足者不宜用。伤食脾胃未虚、积滞多者,不宜用。

  • 主治: 有舒筋活络,和胃化湿的功效。用于治疗湿痹拘挛,腰膝关节酸重疼痛,暑湿吐泻,转筋挛痛,脚气水肿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69.寻骨风

  • 别名: 清骨风、猫耳朵、毛风草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辛、苦,性平。肝、胃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 三钱至五钱,煎服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阴虚内热者忌用。

  • 主治: 有祛风通络,止痛的功效。用于风湿痹痛,胃痛,睾丸肿痛,跌打伤痛等症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70.伸筋草

  • 别名: 石松、狮子草、狮子尾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苦、微辛,性温。肝、脾、肾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3~12g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。

  • 主治: 有祛风除湿,舒筋活络的功效。用于关节酸痛,屈伸不利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71.松节

  • 别名: 黄松木节、油松节、松郎头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苦,性温。归肝、肾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 内服:煎汤,10-15g;或浸酒、醋等。外用:适量,浸酒涂擦;或炒研末调敷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阴虚血燥者慎服。

  • 主治: 祛风燥湿,舒筋通络,活血止痛。风寒湿痹,历节风痛,脚痹痿软,跌打伤痛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72.青风藤

  • 别名: 大风藤、吹风散、青藤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苦、辛,性平。肝、脾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 6~12g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

  • 主治: 有祛风湿,通经络,利小便功效。用于风湿痹痛,关节肿胀,麻痹瘙痒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73.海风藤

  • 别名: 爬岩香、老藤、岩胡椒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辛、苦,性微温。归肝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 煎服,6~12g。外用,适量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

  • 主治: 祛风湿,通经络,止痹痛。用于风寒湿痹,肢节疼痛,筋脉拘挛,屈伸不利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74.路路通

  • 别名: 枫香果、九孔子、狼目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苦,性平。肝、肾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 5~10g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月经过多及孕妇,不宜应用。

  • 主治: 有祛风活络,利水,通经的作用。用于关节痹痛,麻木痉挛,水肿胀满,乳少,经闭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75.徐长卿

  • 别名: 寮刁竹、逍遥竹、遥竹逍
  • 性味归经: 辛,温,肝、胃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3~12g,后下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体弱者慎服。

  • 主治: 有祛风,化湿,止痛,止痒的功效。用于风湿痹痛,胃痛胀满,牙痛,腰痛,跌扑伤痛,风疹、湿疹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模板

  • 别名:
  • 性味归经:
  • 用法用量: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

  • 主治: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